# | 歌曲名称 | 艺术家 |
---|---|---|
1 | Euryanthe, J. 291: Overture | Géza Anda |
2 | Piano Concerto No. 3 in C Minor, Op. 37: I. Allegro con brio | Géza Anda |
3 | Piano Concerto No. 3 in C Minor, Op. 37: II. Largo | Géza Anda |
4 | Piano Concerto No. 3 in C Minor, Op. 37: III. RondoAllegro | Géza Anda |
5 |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aydn, Op. 56a, “St. Anthony Variations” | Géza Anda |
6 | Symphony No. 3 in F Major, Op. 90: I. Allegro con brio – Un poco sostenuto | Géza Anda |
7 | Symphony No. 3 in F Major, Op. 90: II. Andante | Géza Anda |
8 | Symphony No. 3 in F Major, Op. 90: III. Poco allegretto | Géza Anda |
9 | Symphony No. 3 in F Major, Op. 90: IV. Allegro – Un poco sostenuto | Géza Anda |
媒体评价:“汉斯-克纳佩茨布什晚期的演出非常有特色:宽广、灵活,是他一生对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奉献成果。与盖扎-安达合作的贝多芬协奏曲尤为出色。”——《BBC音乐杂志》2018年2月作品简介:《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(Piano Concerto No. 3 in C minor, Op. 37)》是贝多芬唯一以小调写成的钢琴协奏曲,于1800年完成,并在1803年4月5日由作曲家本人在维也纳剧院首演。值得一提的是,第三乐章的回旋曲设计特别,开头巧妙地抹掉了大小调的界限,并在不知不觉间,以华丽的琶音将平易近人的主题推向慷慨激昂、辉煌灿烂。《海顿主题变奏曲》是勃拉姆斯根据海顿传记作者波尔在1870年为其提供的《圣·安东尼圣咏》,于1870年至1872年间创作的一首变奏曲。这是勃拉姆斯最初的乐队作品之一,也是其创作风格的典型代表,优雅而富于变化。《F大调第三交响曲(Symphony No. 3 in F major, Op. 90)》由勃拉姆斯作于1883年。维也纳爱乐乐团于1883年12月2日首演,汉斯·李赫特执棒。1883年,勃拉姆斯时年五十岁,爱上了彼时只有二十六岁的海敏娜·施比斯。这一年勃拉姆斯在海敏娜居住的威斯巴登度过,并在充满激情的热恋中创作了这部短小却乐思鲜明的作品。指挥家简介;汉斯·克纳佩兹布什(Hans Knappertsbusch)于1888年在德国艾尔伯非尔德出生,中学期间便指挥学校管弦乐团,至波恩大学后学习哲学,后转入科隆音乐学院,师从史坦巴哈及洛舍。1911年,克纳佩兹布什于曼海姆首次上台指挥,翌年参加荷兰瓦格纳音乐节指挥演出。他先在博赫姆市正式担任指挥, 1922年接替瓦尔特擢升为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终身指挥,多年后建立起自己在贝多芬、勃拉姆斯、布鲁克纳和施特劳斯等作曲家作品表现上的稳固地位。1951年他于拜鲁依特演出的《帕西法尔》有口皆碑,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。艺术家简介:安达·盖扎(Anda Géza,1921年-1976年)是一名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瑞士籍钢琴大师。在早年师从于Imre Stefaniai和Imre Keeri-Szanto之后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匈牙利皇家音乐学院,并成为学院派钢琴大师Ernst von Dohnanyi的弟子。他以演奏古典音乐和浪漫派音乐,尤其是路德维希·范·贝多芬、罗伯特·舒曼、约翰内斯·勃拉姆斯、巴托克·贝拉,特别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著名。在他生涯顶峰时期他被看作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,拥有完美、自然无瑕的技术,使得他的音乐会具有独特的质量。1965年他获得艺术及文学勋章,1970年他成为皇家音乐学院荣誉学士。1976年6月14日他在瑞士苏黎士逝世,终年55岁。*《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》录制于1962年5月14日。